北京平谷區整合各方資源助力教育發展——以“奔跑之力”辦高質量教育
http://www.xymarkt.cn2025年09月09日 09:04教育裝備網
“沒想到在課堂上竟然見到了‘航天英雄’翟志剛老師。”北京市平谷區劉家河中學學生楊宜涵興奮地說。一年來,在北京市平谷區的“近光講堂”上,多個領域的知名人士走進郊區,為平谷學子帶來了一堂堂生動的“大思政課”,讓學生面對面享受到優質教育資源。
自全國教育大會和北京市教育大會召開以來,平谷區堅持教育優先發展戰略,切實將教育作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先導任務,整合各方資源,助力平谷教育高質量發展。
把教育擺在更加突出位置
“近光講堂”是平谷區舉全區之力辦好教育的一次探索。“‘近光講堂’是平谷區打造的‘大思政課’品牌,通過‘現場授課+線上直播’相結合的形式,面向全區中學生、教師和家長等群體授課。”平谷區教委主任王宇說。
平谷位于北京東部遠郊區。自“十四五”以來,區域謀劃了“農業高科技、物流大流量、休閑新時尚”新時代經濟產業發展三大路徑,簡稱“高、大、尚”發展路徑。自全國教育大會和北京市教育大會召開以來,平谷區堅持把教育擺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,著力打造與“高、大、尚”平谷建設相匹配的一流教育。
“一個地區要想實現全面的、長遠的、持續的發展,其根本就在于教育。我們要真正把教育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,堅決打贏平谷教育高質量發展的翻身仗。”3年前,平谷區委書記唐海龍在平谷中學調研時就表達了區委、區政府辦好教育的鮮明態度。
認識提升后,全區教育工作局面為之一變。為改善區域教育資源相對薄弱的現狀,平谷連續引進北大附中原校長王錚、育英學校原校長于會祥等優秀人才到平谷就職。同時,積極爭取與中關村第二小學、北京育英學校、北京十一學校等多所市區優質學校開展合作辦學;全力推進國農港學校、農業中關村學校小學部建設,高起點辦好新學校。
身邊教育環境的變化讓平谷中學教師符東艷深有感觸:“對于一線教師來說,教研培訓至關重要,學校與北京十一學校開展戰略合作后,教師們有了更多學習提升的機會。”
全域協同提升教育質量
這個暑假,平谷區聯動全區資源創新開展“萬名學生看平谷”暑期實踐活動,為全區48所中小學近3萬名學生提供博士農場、京平物流綜合樞紐中心等33個特色實踐基地,設計了44條活動路線,全面覆蓋“農業高科技、物流大流量、休閑新時尚”三大路徑,多層次引導學生感知家鄉變化。
面向全體學生的高質量教育供給的背后,是平谷區跨部門協同、家校社攜手的整體動員機制。一年來,這個機制正從校外向校內延伸。王宇說,學校教育最根本的任務是促進學生全面發展。為進一步提升學生素養,平谷區集合全區優質教育資源,創新打造區域特色“六堂課”。
“我們的‘六堂課’在對標德智體美勞5個維度的同時,添加了法治教育,包括以‘近光講堂’為引領的‘大思政課’、以小提琴和書法教育為引領的美育課、以‘人工智能+教育’為引領的創新課、以陽光·樂跑‘5公里計劃’為引領的體育課、以勞動教育為引領的社會實踐課和以陽光學校為引領的法治教育課。這‘六堂課’源自我們對全區反響較好的優質資源進行提煉整合,希望通過示范帶動作用實現優質教育資源的流動。”王宇說。
“以奔跑之力重塑教育之魂,以全民之志共筑強健之城!”在今年的平谷區教育高質量發展大會上,平谷區委副書記、區長狄濤帶領區政府班子成員集體宣誓,表達提升教育質量的決心。
區域教育發展新生態逐步成型
一年來,一系列創新舉措逐一落地,平谷學生取得了多項亮眼成績:開辦“近光講堂”49期,面向河北、內蒙古等多個省份直播授課,累計觀看人數140余萬人次;小學三年級普及小提琴課,書法教育全學段普及;2024年學生體質健康普測成績優良率位居北京市第二名;2025年上半年有超過30名學生獲得全國性獎項;2025年平谷區中高考成績實現歷史性跨越,多項核心指標刷新歷史紀錄……
“目前,平谷教育發展勢頭良好,吸引了大批高學歷教師前來任教。今年上半年,平谷區共招聘教師95人,其中研究生學歷20人,占比21%。農業中關村學校共引進海外留學生教師9人,16人畢業于清華大學、天津大學、哥倫比亞大學等海內外知名高校,教師隊伍學歷結構不斷優化。”平谷區委副書記葛海斌介紹。
葛海斌說,堅持把高質量教育作為區域經濟社會發展先導任務落實,平谷區將充分發揮全區優勢資源,打破空間、領域邊界,聚焦思政引領、產教融合、數字賦能等,增投入補短板、創優績提質量,持續探索高質量教育服務區域經濟社會發展的更多可能路徑。
責任編輯:董曉娟
本文鏈接:TOP↑